建筑节能标准和节能技术应作为()的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建筑节能标准
法律分析: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93)》的规定,建筑物向阳面,尤其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反射阳光涂膜,建筑物外窗户的气密性等级也有详细的标准规定,应当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级水平。
法律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76---93)》
第3.4.7条 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40。
第3.4.8条 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反射阳光涂膜、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
第3.4.9条 建筑物外部窗户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级水平。
建筑节能65%的标准是什么?
节能,也就是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从建造、运行到拆除再利用,各个环节都对环境不构成威胁,那么什么是节能建筑呢?节能建筑评价标准又有哪些内容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一一介绍下吧。
什么是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1、节能建筑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这里所指的“地”主要是指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待征。武汉属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因此,武汉地区的节能建筑,必须适应武汉地区的气候特征,既不能照搬严寒地区的建筑型式,也不能照搬夏热冬暖及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更不能照搬四季如春的温和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
①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布置。否则,须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而需增大建筑成本。
②建筑群之间和建筑物室内,夏季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群不应采用周边式布局型式。低层建筑应置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南向);多屋建筑置于中间;高层建筑布置在最后面(北向),否则,高层建筑的底层应局部架空并组织好建筑群间的自然通风。
2、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应贯彻超前性原则
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水平较低,仅仅是实现现阶段节能50%目标的需要,距离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甚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予以修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会逐步提高。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长,到时按新标准再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因此应贯彻超前性原则,特别是夏季酷热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屋顶、外墙、外门外窗)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突破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予以适当加强,应控制屋顶和外墙的夏季内表面计算温度。
3、建筑设计者要有社会责任感
社会上的人每做一件事,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承担了一份社会责任,工程设计更是如此。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设计一项工程,工程自施工建设开始,设计者就开始对它承担起终身的社会责任。工程责任的范围广,且责任重大,所负责任的时间长(直至设计使用周期止)。因为能源是我国的战略物质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后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所以节能建筑的设计者又实际上承担了一份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后代人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
我国的建筑节能目标设定在65%,这一标准针对不同气候区域有不同的要求。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新建住宅需在1980~1981年采暖节能标准上节能65%,即大幅度降低冬季取暖的煤炭消耗。在夏热冬冷地区,目标是在1980~1981年的空调和采暖能耗基础上节省65%。而在夏热冬暖地区,节能重点则在于夏季空调的节能65%。建筑能耗在总体社会能耗中占比超过40%,北方城市虽然居住面积占比低,但能耗却占到了40%,尤其在采暖和制冷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差距,且燃煤供暖对环境影响较大。
为了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升能源效率至关重要。其中,门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流失途径,占据了超过51%的比例。我国的门窗市场大部分是非节能型,节能门窗的使用率仅为0.4%,而欧洲的节能门窗使用率已高达67%。因此,选择密封性好、传热率低的节能门窗,对于降低建筑能耗、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作用。在日常家居生活中,提升门窗的节能标准,是我们每个人为节能减排做出的实际贡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